线导鱼雷后面真的连着一根导线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0:44:19
经常听到“线导鱼雷”这个词,好像是现在比较先进的异种鱼类了。
可是我却不敢确定何谓“线导”,难道真的在鱼类后面栓一根导线吗?
那鱼类一射出去就是好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导线有那么长吗?
而且在发明了无线网之后,有人还觉得用网线上网比较先进的话,岂不是很可笑?所以我觉得线导鱼雷可能不是后面拴着根导线的意思,但那又是什么意思呢?是在搞不懂,有军迷知道吗?

除自导方式外,利用导线对鱼雷进行制导也是一个重要方式。世界上第一枚线导鱼雷是德国人在二次大战中研制的“云雀”鱼雷,1950年美国在此基础上研仿的第一代MK37-1型电动自导线导鱼雷正式服役。1957年服役的MK39和1964年服役的MK45是美国第二代线寻鱼雷,60年代末的NT37-2C型鱼雷为第三代,1975年研制成功的MK48-1型为第四代鱼雷。除美国外,在线导鱼雷方面有突出特色的还有意大利的A-184型、瑞典的TP-61和TP-42型、英国的MK24“虎鱼”和“鲸鱼”型鱼雷等。

线导鱼雷弹道一般分为5个阶段:发射入水后进行寻深;到达预定深度后母舰开始线导,根据母舰测得的目标参数和鱼雷经导线发回的目标运动诸元进行弹道修正;在距目标一定距离时开启鱼雷自导装置,线导和自导同时进行,只到把鱼雷导引到距目标更近的距离时才切断导线;进入自导追踪和再搜索阶段后,和声自导鱼雷相同。线导鱼雷如因故断线或失去线导能力,鱼雷会自动转为声自导搜索。

用以制导鱼雷的导线芯线虽只有头发丝那么细,但每秒钟可双向传输14个信息,导线长达46公里(如MK48)。

80年代以来,光纤制导技术开始用于鱼雷线导方面。据说外径为8.7毫米的光缆传输100公里,总重才6·6公斤,而现在鱼霓的导线达100多公斤。在信息传输量方面则提高了5倍,每秒达70多个信息,而且衰减很小,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也很强,英国的MK24和“鯆鱼”鱼雷已使用光纤制导。

线导鱼雷确实是目前最先进的制导方式,也确实是在鱼雷后边有根导线。不过导线是特殊材料制作的,本身非常细,几十公里长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线导鱼雷在末段一旦靠自己的声自导系统锁定了目标,就脱离导线自己攻击目标去了。
你说的无线网络不过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无线电波,水中电波传诵非常困难,这样的制导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而鱼雷本身的制导系统由于体积有限,抗干扰能力很差,所以要线导,先利用潜艇的水声系统和作战系统探测跟踪目标,然后来遥控鱼雷,也可以把鱼雷自己探测到的数据交换回来,从而精确的分析目标.


线导鱼雷

wire-guided torpedo

由发射台通过导线传输指令控制导向目标的鱼雷。通常由潜艇和水面舰艇发射,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