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留人”,大家有其他资料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5:24:33
近日读《旧唐书》,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所以想问大家关于“马留人”有其他资料吗?

旧唐书 地理四

后汉遣马援讨林邑蛮,援自交趾循海隅,开侧道以避海,从荡昌县南至九真郡,自九真至其国,开陆路,至日南郡,又行四百余里,至林邑国。又南行二千余里,有西屠夷国,铸二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夷分境,以纪汉德之盛。其时,以不能还者数十人,留于其铜柱之下。至隋乃有三百余家,南蛮
呼为“马留人”。
我需要的是史料,不是小说,而且最好能把史料全文录过来,而不是只给个地址。

韦姓人迁岭南
岭南(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的韦姓人,以往的姓氏书均说是秦朝末年时,萧何保护韩信逃于南越(今广东)避难,韩信改姓偏旁“韦”姓,越人中便有从姓韦者。后来,韩信领导的起义军中又有许多韦姓越人加入,便形成岭南的韦姓。《汉书》的韩信、萧何传及野史均无此载,他们在秦朝末年也未到过岭南。岭南的韦姓,实际上是汉代后,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由黄河流域的韦姓辗转徙入岭南而形成的。
1.广东和海南的韦姓人
汉代后因韦姓人赴岭南做官、经商或犯法被流放于此,便形成了韦姓。至唐代,广东龙川遂有韦昌明家族的记载,祖辈就是汉代后徙入的。隋朝统一岭南后,又有韦姓人徙入。唐朝时期更是如此。隋代京兆人韦洸率大军赴岭南平叛时,同族的韦姓人有随行的。镇压洗夫人叛乱后,隋文帝以功劳拜韦洸为广州都督,治理岭南。他去世于广州,韦姓人多留居那里。唐代先后入岭南做官者多达30余人,以京兆人韦琳、韦荷等任广州都督时徙入的韦姓人或从姓者较多。京兆人韦宙携家人及近邻族人出任岭南(治所在今广州)节度使后,德高望重,韦姓人多慕名或为生活所迫纷纷前往投靠。他病逝于岭南,韦姓人便多定居于此。
唐代时,流放于广东的韦姓官吏的家属也比较多。唐玄宗时期,刑部尚书韦坚被奸相李林甫陷害,韦坚及其家属被流放临封郡(今广东封开县封川镇)。其弟韦兰、韦芝、韦冰向唐玄宗呜冤,玄宗大怒,将他们和家属也流放于临封郡。之后,韦坚被赐死,韦兰等三兄弟遂留居于此,后形成韦姓大家族。唐玄宗时期,京兆人韦子春被奸相李林甫陷害,被贬任端溪(今广东德庆)尉,家眷随往,邻里穷苦的韦姓人也随往。“安史之乱”时,局势混乱,韦子春乘机携家眷北迁于襄阳(今湖北襄樊),同族的韦姓人有的便留居在端溪。京兆人韦月将被奸臣陷害,他和家人被流放于今广东潮州。后来,他病死于那里,家属也再未返回京兆。
唐代流放于今海南省者,《新唐书》有记载是的宰相韦执谊。他因参加“永贞革新”得罪唐宪宗,罢官后和族人一起被流放于崖州(今海南琼山东南)。他病逝后, 朝廷只允许其长子送灵柩回京兆安葬,其他韦姓人不得返回原籍。唐代宰相韦方质被奸臣陷害,罢官后和家人被流放于儋州(今海南儋县)。他去世后,家族人大部分不得返回原籍,遂留居在儋州。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韦说被奸臣陷害,罢官后和家人被流于合州(今广东海州),病逝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