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名著总是悲多喜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0:16:02
又什么用意吗?还是那样更煽情啊?

悲剧的结尾往往是由于历史背景和人物的生活经历导致的。成名的作品很少不是窘迫的作家所作。
只有真正的体会过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的人才会写出能够打动众人的作品,也只有这种感动大众的作品才是真正的传世之作。
比如红楼,曹雪芹半世飘摇,杜甫终生贫困,海明威也是饮弹了生。
正剧结尾的作品不是很多,即使有也是喜中有悲。大喜中才见大悲。

正如那句话说的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真正打动人心灵的都是悲剧 而喜剧只能让你看的时候很开心 却很难长久的记住它 所以悲剧就流传下来了`

悲剧更多地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啊!

喜剧只是能够一时地引起大家的高兴而已!

可能人类骨子里还是悲剧情分多一点吧!

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要不,都写喜剧,就可能会陷入相同的情境中.再者,真正拨动人心弦的还是那种悲悲切切的故事啊

因为几乎所有的作家都认为喜剧是最难以表达和写好的 而悲剧则最容易 触动人们的心灵

悲剧更能让人和作者产生共鸣,而戏剧往往都是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