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在战国,秦,汉地位不同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3:14:47
话说以前考过两次了,但总是没听老师讲过老清楚的答案……

呃``
真不巧..我又知道啊``
前说孔子还活着的时候吧~~也就是没人理他的时候~
因为战国时期是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形成,要求用暴力打破旧统治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权的时候.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想想,在当年咱中国闹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的时候,那种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会有人理吗?
再到了秦朝.李斯是个曾经提出过采用儒家的人,但是他被飘过了~为什么~因为秦皇暴政,谁理你啊..和谐社会?你反了啊~ 而且别忘了,当时有焚书坑儒,那些学士都被喀嚓了,你敢提什么思想?
再说汉朝~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是鼎盛时期,生产力水平高~然后呢?建设社会吖~所以就建立和谐社会咯~~
孔子的主张包含了维护统治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使社会安定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利益~
对统治者有利,你说他会不会采纳?

在战国 因为当时的背景就是各国都要统一中国,儒学无法与当时的社会融合 而到了秦朝 秦始皇因为法家给他作出的贡献很大 而且他的治国之道用的就是法家思想 所以儒学也不受重视
等到了汉朝 汉高祖充分了解到当时应以轻缓的方式治国,但是儒学尚未兴起 到了汉武帝时期 因为要加强统治 而儒学正切合他治国的方略 所以大兴儒学

战国在学术上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在军事上又是个诸侯战乱,硝烟四起的时代.儒学,是用仁政来治理国家,宣传”仁”.显然这不适用于战乱的战国时代,所以不被重视.而秦自战国时代脱颖而出,灭六国统一全国,用的是法家的思想.在汉,实现大一统,天下稳定,统治者需要一套安稳的思想来镇压百姓的反抗,而儒学正适应这一情况,它教人民百姓以”礼”,以”仁”,人人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