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中一个小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0:48:18
可汗又称为大汗,是对少数民族首领或君王的称呼,但是为什么辞中“可汗大点兵”又出现可汗,莫非南北朝的君王非汉?抑或是为了音律上的需要。知道的希望说出个道理来,先谢了~

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是南北双峰并立分流,北方少数民族在文化艺术方面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宝贵的财富,其中就有民族瑰宝木兰词。
木兰词是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民歌中的经典,是早期中国诗歌艺术的伟大创造,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木兰词的写作背景在细节上无从考证,但其属北朝民歌则是确定的,而且在时间跨度上不会早于北魏,不会晚于隋初。在整个时间段上中国北方是属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下的,可汗这样的称谓出现在木兰词中正是这样一个异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标志。

花木兰是北魏(拓跋氏,鲜卑族)人。

文学作品中的称谓,本不必深究。

有一种可能,南北朝本来就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鲜卑族)从君王集团来说,少数民族的头领用可汗一词也是可以的。

南北朝时,少数民族融合,在民间,由于长期的民族共融合,汉族群众受到影响,也接受了少数民族的一些称呼,有些时候,也会成皇帝为“可汗”或“大汗”,再者,《木兰辞》为北朝民歌,北朝少数民族众多,称呼可汗可以说是很正常的

那是北朝民歌,北朝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当然称可汗了!

1.木兰诗》是以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的史实为背景而作的。
当时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称可汗
2.是唐初的作品。既称天子,又称可汗,显然是一个人,只有唐太宗是这样的。唐太宗灭了东突厥以后,东突厥的各部尊唐太宗为‘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