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说166年甘英出使大秦和大秦安敦王送礼给汉恒王是中国古代外交的开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5:27:59
为什么说166年甘英出使大秦和大秦安敦王送礼给汉恒王是中国古代外交的开始?

不是吧。怎么会在东汉呢。这是一家之言
  西汉时张骞通西域揭开了中外交往的新纪元。也是中国古代外交史的开端。
  张骞是西汉著名的外交使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亚地理探险家。他生活的时代,北方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少数民族——匈奴,对汉朝边境威胁很大。到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国力增强,汉武帝决心解决边患问题,就向全国发出招募,希望通过联络匈奴的宿敌来共同对付匈奴。张骞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应招出使。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使团从首都长安出发,踏上了通往遥远的阿姆河的征程。不久,张骞一行被匈奴扣留,十三年后才脱逃成功。张骞虽然没有完成使命,但他的中亚之行却取得了许多意外的收获。
  由此开始,中国人才知道帕米尔之西还有另一个文明世界,而他对到过中亚国家的风俗习惯、政治状况的记录,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所以《史记》中称张骞通西域是“凿空”,就是凿通了一个空道。
  边患未除,始终是汉王朝的一大心病,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6年,张骞率领一个三百人组成的使团,踏上了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行程。他和随行的副史分别访问了多个中亚、西亚国家,这些国家也纷纷派使者回访,中国与中亚、印度和西亚诸国的官方往来从此拉开序幕。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在丝绸之路上进行贸易往来不单单是丝绸,张骞本人从中亚带回了葡萄和苜宿等中原没有的物种,优良马种大宛马也从西域传入中国,中国的梨和桃也从这个时期开始传入中亚,这些物质交流丰富了东西方各国人们的生活。
  作为外交使者,张骞两次中亚之行都未达到目的,但作为地理探险家,张骞的中亚之行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不久,中国与西亚诸国进行的宗教、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交流,给古老的中华注入了新的血液。
  著名的丝绸之路,也以张骞通西域为开端。张骞到中亚之路,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

所谓外交应该是平等国家间的交往,中国与罗马间不存在征服、附庸之类的关系,可以算平等外交,而西域各族各国与中原政权始终是从属、朝贡的关系。
另外,突出宣扬甘英是为了现实需要,为了说欧亚交流是多么历史悠久。其实我们与非洲、南洋的交流更悠久更深入,可欧洲不是更强大么,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傍大款了。

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