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现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2:36:32

第一个发现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64年,贝尔电话实验室在新泽西州的克劳福德山上建立了一架供人造卫星用的天线,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1933—)和威尔逊(1936—)正在调试这架天线,以测定银河系平面以外区域的射电波强度。当他们想出办法避免地面噪声,而且提高了灵敏度后,发现总有一个原因不明的噪声消除不掉。该噪声十分稳定,相当于3.5 K的射电辐射温度。他们开始很不理解,因而也没有立即公布自己的发现。消息传到了普林斯顿大学,那里的天体物理学家迪克等人正在准备做实验验证大爆炸模型所预言的背景辐射,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断定这个无法理解的噪声就是宇宙背景辐射。他们通力协作,继续观测,终于证实了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观测结果。观测到的背景辐射是黑体谱且各向同性,与热大爆炸宇宙说的预言完全符合。这就强烈地支持了大爆炸宇宙理论,使宇宙学的理论研究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第二个发现是类星体。1963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奇异的星体,它体积极小、辐射能量极大。更为奇特的是,它们的红移量都相当巨大。这类新天体的发现给红移问题带来了麻烦。如果按红移的多普勒解释,类星体应该离我们极为遥远,有些类星体可以达到上百亿光年。但它们的亮度又十分大,这样远的天体向我们辐射出如此巨大的能量,这用我们已知的任何物理规律都无法解释。由于类星体发现得越来越多,红移量也越来越大,以致许多人开始怀疑红移的本性究竟是不是多普勒效应造成的。在红移本性方面出现的争论至今也没有平息。

第三个发现是脉冲星。1968年,天文学家用射电望远镜发现了又一种新型的天体,它以很短的周期有规律地发出短促的射电脉冲。天体物理学家已经证认出,它是一种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超强磁场、超强辐射的中子星,脉冲星的发现对于进一步了解宇宙的物理本质有很高的价值。

第四个发现是星际分子。1963年,射电天文学家在仙后座发现了羟基分子的光谱,1968年又在人马座方向发现了氨分子的发射谱线。更值得注意的是,1969年在人马座上还发现了一个多原子的有机分子:甲醛分子。这个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因为甲醛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氨基酸,而氨基酸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形式。这意味着,在宇宙空间确实存在着生命发生的适宜条件。随着星际分子发现得越来越多,一门星际分子天文学也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