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狄兰·托马斯的简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05:46:16
附上他的诗一篇

"通过绿色的茎管
催动花朵的力"

通过绿色的茎管催动花朵的力
也催动我绿色的年华;使树根枯死的力
也是我的毁灭者。
我也无言可告佝偻的玫瑰
我的青春也为同样的寒冷热病所压弯。

催动着水穿透岩石的力
也催动我红色的血液;使喧嚣的水流干
涸的力

也使我的血液凝结
我也无言可告我的血管
在高山的水泉也是同一张嘴在啜吸。

搅动池塘里的水的那只手
也搅动流沙;拉着风前进的手
也拖曳着我的衾布船帆。
我也无言可告那绞死的人
绞刑吏的石灰是用我的泥土制成。

时间的嘴唇像水蛭紧贴泉源;
爱情滴下又积聚,但是流下的血
一定会抚慰她的伤痛。
我也无言可告一个天气的风
时间已经在群星的周围记下一个天堂。

我也无言可告情人的坟墓
我的衾枕上也爬动着同样的蛆虫。

狄兰·托马斯(1914-1953),生于1914年10月27日,南威尔士的天鹅海。1931年,16岁的托马斯就辍学做了《天鹅海晚报》的记者,同时在当地一家半专业戏院演出了一年多,为今后的写作生涯做准备。1934年,托马斯出版了个人首本诗集,并移居伦敦,三年后,他同凯特琳·麦可耐马拉结婚,并有了三个孩子。期间他陆续出了好几本诗作,贬誉参半,到1946年《死亡入口》出版,他的天赋终于得到评论界肯定。战争期间,托马斯逗留在伦敦,为一些记录片写剧本,并为 BBC写稿和演播,他引以自负的所谓“划破玻璃”的嗓音为他赢得了不少听众,在他大胆诗作和豪饮的名声上又加了一笔。五十年代初,他的环美国演讲不受一些显赫的听众好评,蒙羞归国。1953年11月,当年仅39岁的托马斯在纽约进行第四次美国之旅时,死于过度饮酒、食糖、用药。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西沉的月亮融为一体;
骨头被剔净,而干净的骨头又消失,
他们的臂肘和脚底一定会有星星;
尽管他们发痴却一定会清醒,
尽管他们沉落海底却一定会重新升起;
尽管情人会失去,爱情却永生;
死亡也井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久卧在大海的迂曲漩涡之下,
他们不会像卷曲的风儿一样死去;
当筋骨松弛在刑架上挣扎,
虽受缚于车轮,却一定不会屈服;
他们手中的信仰会被折断,
独角兽似的邪恶刺穿他们的身躯;
纵然粉身碎骨,他们一定不会屈服,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海鸥不会再在他们身畔啼鸣,
波涛也不会高声拍打着堤岸;
曾经花枝招展的地方再也不会
另有鲜花昂首笑迎雨点的打击;
尽管他们疯狂,像硬瘤一般僵死,
一个个人物的头颅在雏菊丛中崭露;
在阳光中碎裂直到太阳崩裂,
死亡也并非是所向披靡。

(汪剑钊译)

《拒绝哀悼死于伦敦大火中的孩子》

直到创造人类
主宰禽兽花木
君临万物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