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要用马丁菲耶罗派及马雷查尔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5:13:41

1924年,年轻的博尔赫斯创办了一份著名的先锋派刊物,借用史诗《马丁.菲耶罗》为题,广泛介绍象征主义、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文学主张,逐渐形成了一个反叛传统的“马丁.菲耶罗派”作家群,马雷查尔便是其中的核心成员。
马雷查尔,阿根廷诗人、小说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曾任中学教师。1926至1948年间曾3次赴欧,广泛接触西班牙与法国的文学团体和文学作品。他于20岁起为《马丁·菲耶罗》和《船头》两文学刊物撰稿,22岁发表第 1部诗集《鹰雏》。此后陆续发表诗集《时光似箭》(1926)、《男人与女人的颂歌》(1929)、《爱情的迷宫》(1936)、《南方的诗篇》(1937)、《致索菲亚的十四行诗》(1940)、《春天的旅行》(1945)、《埃尔维滕斯人的歌》(1950)等。1965年出版第 2部长篇小说《塞维罗·阿尔坎赫洛的宴席》,他是拉丁美洲小说的革新者之一。以通俗的阿根廷方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1931年他在巴黎开始写作的长篇小说《亚当·布宜诺斯艾利斯》,至1948年完成。全书分为7部,前5部用第三人称叙述亚当·布宜诺斯艾利斯在20年代3天内的遭遇,充满神话色彩,并富于幽默感。第 6部题为《蓝皮笔记》,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主人公的自传。前5部用第三人称叙述亚当·布宜诺斯艾利斯在20年代3天内的遭遇,第 7部《旅行》是主人公自述下地狱的情景。整个作品用寓言形式和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多种手法,描写作者出生的城市的生活,以通俗的阿根廷方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他是拉丁美洲小说的革新者之一。1965年出版第 2部长篇小说《塞维罗·阿尔坎赫洛的宴席》,此后陆续发表诗集《时光似箭》(1926)、《男人与女人的颂歌》(1929)、《爱情的迷宫》(1936)、《南方的诗篇》(1937)、《致索菲亚的十四行诗》(1940)、《春天的旅行》(1945)、《埃尔维滕斯人的歌》(1950)等。风格朴素自然,幽默动人,显示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他还著有几部剧本,1926至1948年间曾3次赴欧,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安蒂戈纳·贝莱斯》(1951)、《圣马丁之歌》(1950)、《维纳斯的三副面孔》(196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