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帮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3:31:42
在家,听长辈说过关于一本回忆书刊,是上海出版的,关于在1946年江苏涟水学生参加工作,救护伤员的事 上面有 马绍孟.左士干等人发表的文章~!@希望谁能提供帮助 帮我找到这本书~! 谢谢@~!

马绍孟,涟水县人,1950年考入淮阴中学,1951年响应党的号召参加军干校,1952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1963年,作为调干生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政治学系本科和哲学系研究班学习,1963年10月毕业留校任教。1973年6月~1973年8月,在北京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执教。1978年8月起,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任教。1983年11月起,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等职,1994年6月任校党委书记。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筹)副会长。主要代表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马克思主义学说史》第三卷、《学习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讲座》、《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列宁哲学的理论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史》。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沭阳77岁的离休干部左士干对《新华日报》情有独钟,读报、剪报、贴报成了他生活中的主要内容,3年共剪贴《新华日报》14册——

  七旬老翁的党报情缘

  ------------------------------------------------------------------------------

  读《新华日报》、剪《新华日报》、收藏《新华日报》,是沭阳县77岁离休干部左士干每天生活中不变的主题。
  三年来,无论是酷热难耐的夏天,还是寒冷刺骨的冬天,其他事情可以偷懒,但读、剪、贴《新华日报》左老从未停止过。用左老的话说,《新华日报》如今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6月29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左老的家中,听他聊有关读、剪、贴《新华日报》的事。左老对《新华日报》阅读之细,对版面格局之熟,内容了解之多,真让我这个记者都感到自愧不如。

  左老说,他真正拥有《新华日报》是在三年前,当时是单位帮他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