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文!!急!!例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2:50:44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何夜无月
921年前,有个人写了一篇百字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他可能没想到,他在时空中偶然捕获的这一片清辉,会一直那么新鲜、那么自然而然地投向无数后世读者有月无月、或明或暗的庭院、书房和胸廓心城。
苏轼是在谪居黄州时写下这篇《记承天寺夜游》的。此前,他21岁考中进士,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把主考官、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看得“喜极汗下”,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28岁,苏轼任密州太守,不久又先后任徐州、湖州太守,直到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在当时,他不入狱是说不过去的。罪之一,是他爱说,他看不惯的,是“如蝇在食,吐之乃已”;罪上加罪的,是他能说,凭他的才华,他“吐饭成蜂”———说当权而贪婪者是“夜枭”、“虎难摩”,说朝廷党派之争是“废沼蛙蝈淫”,说老百姓苦不堪言,他在密州是“洒涕循城拾弃孩”……
幸好!嫉恨者要拧下他的脑袋,皇帝只是想让他闭嘴。
从诗文书画傲视天下,到戴罪入居长江边的穷镇黄州,换个人该大病一场了,但这次是苏轼!
公元1081年,也就是到黄州的第二年,贫困潦倒的苏轼开始在城东的山坡上种粮植桑,并自称“东坡居士”。就此,从有据可考的“东坡肉”、“东坡竹”、“东坡酒”、“东坡汤”到子虚乌有的“苏小妹”……“苏东坡”这个迄今为止最受大众喜爱,而且被赋予了最多“演义”和戏剧化色彩的中国式文人诞生了。
四年黄州,苏东坡“自喜渐不为人识”,并且“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林语堂语)———《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记承天寺夜游》。《赤壁怀古》早被公认是开风气的千古名词了,青少年正在课本里读它;前、后《赤壁赋》都收在《古文观止》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林语堂又说:“不管以前已然读过十遍百遍,对读者还会产生催眠的作用。”
此刻,我在看《记承天寺夜游》。
一个因了“真”和“善”而吞苦咽难的人,竟细细咀嚼出人世苦难之外的“美”;一条在水缸中处处碰壁的鱼,又能化为竹柏间的飞鸟,这一切,用通常所谓古代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