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能给一些关于中华民族勤劳的事例或者历史建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23:20:02
请问谁能给一些关于中华民族勤劳的事例或者历史建筑(如长城)?谢谢.

著名建筑及作者
故宫 苏州香山派 蒯祥等人,样式雷家族等
妙应寺百塔 尼泊尔人 阿尼哥
隋大都 宇文凯
赵州桥 李春
都江堰 李兵
环秀山庄 戈裕良
豫园大假山 张南阳

中国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政府和底下的官吏,比如将作监(类似建设部长)等统领建造的,很少是单个建筑师完成的。中国古代只有工匠没有建筑师。
到了明清才有了一些如苏州香山派等的工匠流派。
哲匠,“香山帮”(从明代起声誉鹊起)。木作(蒯祥),石作,砖雕,泥塑、叠山,理水,植物配制等,工艺精湛。
造园家,计成,周秉忠,张南阳,张南垣,张然父子,清代戈裕良,民国姚承祖等。

勤劳的中华民族
勤劳、勤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少时浪荡,无所用心,戏游河边,巧遇老太婆铁杵磨针,而得到的启事,他从此发奋苦读勤学,终于功成名就。 “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奋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司马光的“警枕”说的是他从睡眠中挤出更多时间读书,自己设计了一个用木头削成圆形的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就会撞到床板上,人就会惊醒。他一生勤奋好学,编纂了我国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的《资治通鉴》,这本书包容了1300余年的史实,价值非凡。“三上”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树。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如张蘅发明的地动仪,马钧发明的翻车,李春建造的赵州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的生动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