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中的童男应若有众生不坏男根者则现此身为其说法.我想知道说法的具体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7:49:10
怎么了啊,没人回答啊

佛菩萨随类现身,随机说法

  实在讲,正法、像法、末法怎么形成的?难道真有这个界限吗?这界限找不到。三个期间,说实在话,人心的厚薄,教学的胜劣。正法时期,人心淳厚,得到如来的教诲,教学殊胜;像法时期差一等,人心淳厚比不上正法,佛不来了,但是还有菩萨、还有罗汉来教化众生。由此可知,圣人显示在世间,岂不是众生业感的吗?众生以纯善的心,以纯善之行,感动佛菩萨来教化。众生心地不善,佛菩萨就不来了,没有佛菩萨、没有罗汉、没有圣贤出世。可是我们又曾经在经上读过,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又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众生的苦难,佛菩萨不来,那岂不是把我们舍弃吗?这又怎么个讲法?我们怎样去体会?佛菩萨确实是大慈大悲,佛菩萨还是应化在世间,但是不以圣贤的身分,以我们凡夫的身分。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永远是恒顺众生,你像个圣贤,他就示现圣贤,帮助你成圣贤;你是个凡夫,他就示同凡夫,跟你和光同尘。示现凡夫,跟凡夫混在一起,不讲圣贤法。为什么?圣贤法众生听不进去,不入耳,跟你讲凡夫法,讲凡夫里面的善法,这就是随类现身,随机说法。下根人你跟他讲上法,他听不懂,他没兴趣,他不肯学习;下根人讲下法、讲中法,稍微提高一点,他还能听得入耳。

  你说跟现在人讲经说法,讲什么?发财。他一听眼睛都张大:可以教我发财;人都来了。所以诸佛菩萨到今天来示现,跟众生讲经说法也讲发财、也讲享受,他才欢喜接受。接受之后,熏陶久了,才慢慢再转变他的观念,这种享受不长久,凡是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时间久了都会产生厌恶的心理。再随着年龄大了,到老了,七十、八十了,世间五欲六尘的娱乐,这个念头冷淡了;你们看得很热闹,我看得一点味道都没有;年轻的时候也常常去逛夜总会,现在看到念头都生不起来。随着他的年龄,随着他的精力,逐渐逐渐提升他。到最后他快要死了,这个时候他害怕了,再劝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真肯念佛,真往生,佛菩萨度众生,这目的不就达到吗?所以才说,《金刚经》上讲,佛无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身分可以示现,完全看众生的需要,众生的爱好,众生的需求,满一切众生的愿。

那是指童男,说白点就是处男
就是道教里说的童子身
如果对象是童子身,观音菩萨即县童子相来为他说法
就是这个意思

法法相通

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