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12:16:27
谢谢!

新中国的金融事业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诞生、一起成长的,至今已走过了55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金融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经过30年的曲折历程和改革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体制初步形成,整体金融实力不断壮大,金融宏观调控不断加强,金融业在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1 1978年以前新中国金融体制的形成及其特点 1. 1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 新中国金融业的萌芽,可追溯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真正诞生,则是在解放战争年代。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之时,为了统一货币、促进物资交流、支持生产恢复和发展,中央开始着手创建完整的金融体系。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组建成立。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开端,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诞生,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之后,通过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并改组官僚资本银行、取缔外资银行的在华特权、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社组织等途径,新中国金融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时,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人民银行为核心,在人民银行统一领导下的几家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格局;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有效调控了市场货币供求。新中国金融体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制止了存在多年通货膨胀,稳定了金融体系;通过贯彻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和《共同纲领》的金融政策,便利了城乡物资交流,支持了国营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1. 2“大一统”的金融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从1951开始,国家便按照一切信用归国家银行的原则,使人民银行成为“信贷中心、现金中心和结算中心”,承担了为国家“守计划、把口子”的资金供应和货币监督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各类金融机构按照苏联银行模式进行了改造,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即“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模式,并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方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为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督和服务。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 在计划经济的特定环境下,“大一统”的金融体制有利于统一指挥,便于政策贯彻和全局控制。在第一个五年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