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是哪个朝代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8:41:17
快告诉我!!!!!!!!!!!

李峤
李峤(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真才子”。

李 峤
严格意义上说,李峤的官名远比他诗名大得多。新旧两唐书中的传记,之所以不把他放在“文苑”或“儒林”类里,而是以名臣之属排得比较靠前,也说明了这一点。其实,不独大唐,在古代的任何一个朝代,人们好文学,通六经等等,其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而一不留神成了诗人,那也几乎皆因仕途不顺,才将更多精力转向了写作。
李峤的官运基本很顺,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做了个九品的安定县尉。两年后参加制策考又中了甲科,调任长安尉,后转任八品的监察御史。那时,正逢唐高宗李治派兵去广西平息壮族叛乱,命李峤随军做军事监察。在广西前线,由于李峤只身一人前往屯兵在山洞中的叛匪老窝劝降,从而立下了兵不血刃的赫赫战功,得到高宗嘉奖,连升三级,一下子就提升为五品上阶给事中。武则天执政时,命他陪同大理少卿张德裕和侍御史刘宪去核查狄仁杰一案是否属实、有无冤屈。张德裕和刘宪二人因惧怕给狄仁杰栽赃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