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刚评36计 开始提到的那首总36计的诗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2:27:57
哪里有孙刚评36计的内容
36计及其解释和故事 与三国的联系

http://www.njmuseum.com/zh/book/zzbj/shanshiniu/36ji.html

  自己去看,很全的.如: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 ③阳,太阴。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
  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
  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
  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
  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
  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
  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③太:极,极大。此句意同上。

  古人按语说:阴谋作为,不能背于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
  非谋士之所为也。

  这是说“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
  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
  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
  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
  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
  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