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探亲文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3 01:09:16
琦君在《泪珠与珍珠》中写到: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眼泪吧。本文中的“探亲文学”指的是什么?

探亲文学:由于两岸开放,引起两岸探亲热潮而诞生并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学。
1987年11月2日,一个划时代的日子——探亲大门启开了。

从台湾到大陆,便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探亲潮,伴随而来的是探亲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且体裁全面,情节真实感人,小说、散文、诗歌、电影剧本都有。
这是大陆与台湾关系松动的结果,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一种亲情被人为地割裂几十年后,积压在人们心中的情感总要寻找一个发泄的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寻亲、探亲者的脚步,这种文学也就应运而生。因此,台湾探亲文学的面世,具有时代里程碑的意义。

例如:王书川的《四十年天伦梦圆》

海峡两岸骨肉团聚

泪珠与珍珠
〔台湾〕琦君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其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记得国文老师还特别解说:“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性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经老师一点醒,我们就尽量在诗词中找具象与抽象对比的例子,觉得非常有趣,也觉得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