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河流对地形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7:26:26
A上游河段落差大,以侵蚀为主
B中游因有众多支流汇入,水量增大以堆积为主
C下游河道变宽,水流通畅,以搬运为主
D在河流入海口处,因河水与海浪的双重冲刷,以侵蚀为主

A上游河段落差大,以侵蚀为主

选A

改正后
B中游因有众多支流汇入,水量增大以搬运为主
C下游河道变宽,水流通畅,以堆积为主
D在河流入海口处,因河水与海浪的双重冲刷,以侵蚀为主--不一定,还有堆积。。。

地理书上应该都有的,你再看一下书吧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水破坏组成河床的岩石、松散沉积物的作用。河水破坏河床有3种方式:水力冲击(蚀);磨蚀(流水挟带的沙、砾对河床的磨损);溶蚀(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根据河水对河床的破坏方向,侵蚀作用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①下蚀作用,河水对河床底部进行侵蚀,使河床降低的作用。下蚀作用在河流的上、中游段或山区河流中占显著地位。在这里水流受基岩河谷挟持,断面狭窄,纵比降大,流速大,多急流、涡流。

河流机械沉积作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流速降低、流量减小,或水中碎屑量超过河水的挟带能力。河流的碎屑沉积物叫冲积物,由具不同粒径的碎屑组成。碎屑的磨圆度好,粒度分选性也好,具层理。河流的沉积作用可沿流程发生,但以流速骤减处最显著,如山口、河口。河流在山口处因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减低,碎屑沉积成扇形,称冲积扇(干旱气候区的间歇性河流形成的扇形堆积,称洪积扇)。在弯曲河流的凸岸形成的边滩,随着河床的摆动可以扩大发展成洪水位才能淹没的河漫滩。河漫滩形成后,如果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的下蚀作用增强,河床因而被蚀低,于是先期形成的河漫滩则高出河面位于谷坡上或谷底,呈台阶状,叫河流阶地。河流到达海面,流速消失,搬运来的碎屑物全部沉积在河口,平面上形成“△”形,叫三角洲。随着三角洲的增长,陆地向海洋扩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690194.html?s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