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卵磷脂有毒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8:58:36
好象能溶解红细胞的,真的吗?
似乎用在一些食品当中,少量的没有问题吗

溶血磷脂是一组含有仅一个脂酸的磷脂,其含量虽然很小,但功能上却很重要。与含有两个脂酸、具有高度亲脂性的磷脂不同,溶血磷脂的亲脂性和亲水性是平衡的,并有分布在水?非水相面间的倾向。这种磷脂的特殊溶解性增强了它的净化性质和加速胞膜与胞浆间交换的速度。这些特性使低浓度(2×10-4M)的溶血磷脂就能使胞膜溶解,更低的浓度则使红细胞的形状发生很大的改变,形成棘皮细胞。所以,溶血磷脂对红细胞具有潜在的损害作用。成熟红细胞不再合成脂酸,但当其在血液中循环流动时,能从血浆中不断摄取新的脂质,加以重新组合以更新胞膜中原有的脂质。有许多生化途径有利于脂质分解产物的解毒作用和脂质的更新。膜内游离的胆固醇与血浆中未酯化的胆固醇是在快速地进行被动性的交换加以平衡的。相反,酯化的胆固醇不能被红细胞组合。血浆中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 T)通过对血浆中游离胆固醇的浓度起调节作用,而间接影响细胞中胆固醇的浓度。膜内部分磷脂也与血浆中磷脂进行被动性交换平衡,但这一交换仅限于磷脂胆碱。红细胞的溶血磷脂酰胆碱则与游离的脂酸进行交换平衡。这些被动机制均包括与蛋白结合的脂质。如果被动式的途径有障碍时,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便增多,致使红细胞发生进行性的变形和阳离子的通透增多,最后发生溶血。在促使游离的脂酸能进入膜内部深处,必须有ATP提供能量。在膜的深处,脂酸能进入自动性酰化作用的通途。

磷脂质的一种。亦称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是卵磷脂被磷脂酶A水解生成的一种化合物。有甘油骨架的1位羟基上酰基结合成酯的化合物(磷脂酶A2分解产物)及2位上结合的化合物(A1分解产物)。不溶于丙酮、乙醚,有强溶血作用。残剩的脂肪酸酯(构造式中的RCO-)容易被溶血磷脂酶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磷脂酰胆碱。自然界中仅有少量存在,容易由蛇毒和胰液磷脂酶A的作用生成。由肝脏微粒体的酰基CoA转移酶的作用,与酰基CoA进行反应而生成卵磷脂。

溶血性卵磷脂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破坏细胞膜的磷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