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09:45:31
不知道怎么解释 150字 谢谢

所谓「知人论世」乃就作品蕴含的意象,回归写作当时的文化密码(cultural code),藉此文化密码本以破解作品中意象的寓意,进而建构精准的启示。至於「以意逆志」更是以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为本,重返临界情境(critical condition)以建立人作为在世存有(Dasein)的评价基地。~~~【影法师】
*

「知人论世」的误解易把作者的背景时代与遭遇拿来曲解作品,把悲哀自怜、感叹命运,认为际遇不好的文人的文章表现必定如此。然而际遇失落之人未必没有「隐居求其志」之胸襟;生活顺遂者未必没有愁闷之文,若将个人对於作者的生平认知,以「可想而知」地态度强加曲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批评便无法有正确客观的分析。

「以意逆志」的误解易以自己对语词的主观感受去诠释原作者的意思,也就是以读者主观的认定去诠释文意。然而分析文学作品之基本必回归原作者的认知,方能正确地解开文本的「密码」(所谓「以经解经」最不易偏差之意也),才能重返当时的「临界情境」,以终极的关怀去体会作者的意境。

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大师Umberto Eco说:「一个故事的模范读者(Model Reader)不是经验读者(Empirical Reader),经验读者常将文本作为自我情感的容器,这情感来自文本以外的世界,也或者经由文本偶然引发。……所谓的模范读者(Model Reader),是能按照作者在文本里设下的机制来阅读作品。」(Eco 14)

Eco确是强调以正确的「知人论事」与「以意逆志」来做阅读活动或是文学评论。就作者写作当时的文化密码(cultural code),藉此文化密码本以破解作品中意象的寓意,进而建构精准的启示;以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为本,重返临界情境(critical condition)以建立人作为在世存有(Dasein)的评价基地。是将文学评论之理论拉到客观化之标准,以评价文学作品之境界方能「不偏」、「不失」矣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