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影响(辩论赛的辩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0:53:37
越多越好!最好有事例证明及一些理论!拜托!我有急用!请帮帮忙!谢谢!如果好,我另有重赏!

一、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1)严厉管教论。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其实,长期处在父母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有些则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2)自然成熟论。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概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3、家庭情感沟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感沟通是家庭心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的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利。

(1)指责埋怨型沟通。指责埋怨型沟通使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甚至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逆反、攻击性强。(2)迁就讨好型沟通。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些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3)唠叨罗嗦型沟通。唠叨罗嗦型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