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青之事 曾国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6:29:11
在《曾国藩家书》的交友篇中的“述有负朋友”中,提到的“次青之事”,请问是指什么事呢?

李次青是曾国藩得意门生,国藩兵败靖港、祁门等处,次青与他患难相共。后来次青兵败失地,国藩想学孔明斩马谡,叫幕僚劝说而放弃

主要是指咸丰十年(1860年),李元度奉曾国藩之命率部抵徽州,因兵力悬殊,徽州失守。曾国藩为掩饰自己“筹划未密”之过错,具奏参劾李元度,李被革职。
曾国藩虽曾参劾李元度,并说李元度“帷战阵非其所长”,但在晚年又曾有所自省、悔悟:“(李元度)虽治军无效,而不失为贤者。”在《国朝先正事略》序言中更有中肯的评价:“次青提兵四省,屡蹶仍振,所谓贞固者非耶;发愤著书,鸿编立就,亦云勇猛矣。”

清末,平江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才子,屡试不第而投笔从戎,终成著作等身的儒将,他就是李元度。
李元度(1820-1887),字次青,自号天岳山樵,晚年更号超然老人,今平江县爽口乡沙塅村人。四岁丧父,靠母亲纺织换钱供他上学。十八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但以后他6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未中第。
咸丰三年(1853年),已经三十三岁的李元度投笔从戎,加入曾国藩湘军,充当幕僚,协助曾“辟佐戎机,调理营务”,深得曾氏赏识。曾国藩保举李为候选知县、加内阁中书衔;后又保举同知衔,赏戴花翎。江西湖口之战以后,李元度便由军中文员改为将领。咸丰八年(1858年),李元度带领一支700人的部队,固守江西玉山、广丰两城,为湘军攻占江西全境起到了很重要的辅佐作用。加上,李在湖南靖港、江西湖口期间,曾经两救曾国藩,曾国藩力替李元度上奏请赏,获得道员记名,加按察使衔,赐号色尔固楞巴图鲁之赏。两年后补授浙江温处道道员,十年,曾国籓督师皖南,调元度安徽宁池太道,防徽州。至甫三日,贼由旌德纠合土匪散军入绩溪丛山关。遣同知童梅华、都司单绥福率千人往援,败挫。贼趋郡城,元度退走。国籓奏劾,褫职逮治。会浙江巡抚王有龄奏调援浙,元度不待命,回籍募勇八千,号安越军。将行,粤匪犯湖南,巡抚文格留其军守浏阳,偕诸军破贼,诏赏还按察使衔,并加布政使衔。
会杭州陷,王有龄死,诏左宗棠代之。元度率军入浙,与李定太守衢州,授浙江盐运使,署布政使。国籓以元度罪未定,不听勘遽回籍,复劾革职,交左宗棠差遣。言官再论劾,命国籓、宗棠按治。曾国藩为掩饰“筹划未密”之过错,具奏参劾李元度,。宗棠疏言:“杭州失陷,非因其逗留所致。惟落职后求去索饷,不顾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