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知道有什么礼仪故事或礼仪传说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0 07:12:24
速答!!!

清朝、西方“礼仪之争”
  一个闷热的午后,80高龄的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小憩。此时,官员送来了英王的礼物,大多为西方的精巧机械,他观看之后,颇为高兴。早些时候,乾隆接到沿海商人代禀的英国使团信件,其中说到,皇帝80大寿时,未及来贺,今特遣使节前来进贡,因信中“情词极为恭顺恳挚”,他已经允准使节马戈尔尼等来京觐见,并命令沿海官员妥善接待。现在,使节未到,礼物已先期到达,这让乾隆相当满意。因为有了皇帝的旨意,马戈尔尼一行一路受到各级官员的礼貌接待,对中国人的“彬彬有礼”大加赞赏,并向中国官员表示:“敝使昧于贵国风俗,今后各事,请各大人就贵国习尚中所有者便宜行之,敝使决不稍持异议。”
  然而,正是双方都小心翼翼遵守的“礼仪”,却差一点使英国使团觐见“中国大皇帝”的行动夭折——矛盾就发生在马戈尔尼一行即将面见乾隆的前夕——双方就朝见礼节进行商讨时,中国官员要求马戈尔尼等向乾隆行三拜九叩大礼,而英国使团坚持要行面见本国国王时的单膝跪拜吻手礼。争执激烈之时,马戈尔尼甚至以不见皇帝相威胁。眼看原定觐见日期将至,双方终于达成一致:英国使团官员以单膝跪拜礼见皇帝。
  这一事件之后,知晓此事的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英国人“傲慢无礼”,而西方人对于中国之重视礼仪,也留下深刻印象。比起这些使节,西方的传教士对与中国人交往中“礼仪”的重要,理解更深,也有过更为惨痛的教训:康熙时期,由于罗马教皇严令禁止中国教民尊孔祭祖,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中国礼仪之争”。结果康熙皇帝龙颜大怒,下令驱逐对中国传统礼仪妄加指责的罗马天主教传教士。这种敌意在其后的雍正年间达到了顶峰。
  近代以来,中国的大门被坚船利炮打破,更多的西方人来到中国。当年,他们善于交往的外交家和传教士,都因为中国的礼仪吃过苦头。对于一般的西方人而言,这些礼仪更显得难以捉摸。为了适应与中国人打交道的需要,广学会(1884年,英国长老会传教士韦廉臣在上海创立同文书会,1891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改名为广学会,出版各类介绍西方的图书和图片)的编辑秘书华立熙(W.Gilbert Walshe)特意撰写了《神秘莫测的中国礼仪》一书,作为西方人学习中国礼仪的指南。在当时,这完全可能成为初到中国的西方人的必读书。而在100多年后的今天,华立熙的描述却成了我们领略晚清时期穿着、仪态、人际交往、婚丧嫁娶等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