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扩大是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2:10:42

不是,是中央要才不要德的政策导致的。

首先应该看到,当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在绝大多数人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的扩大。1978年到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今非昔比。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收入差距的暂时扩大而否认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其次也应看到,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由于资源拥有、个人素质、社会贡献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初次分配上的差距。对此,我们应该承认和肯定。因为只有让那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人得到较多的报酬,才能调动社会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求一律,搞平均主义,会打击人们的积极性,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万事皆有度。如果任由收入差距无限扩大下去,一旦其超出合理的限度,就会产生消极作用。

一方面,会阻碍经济持续发展。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国内需求不足。由于高收入者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消费需求增长的空间不大,而低收入者虽有消费需求,但无力增加实际消费支出。结果就会出现“有钱的人不想消费,想消费的人没钱”的局面,严重制约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也会使经济的激励机制失效。收入差距长期不断扩大,会使部分低收入者对通过勤奋劳动改善处境失去信心,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稳定与进步。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甚至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包含许多不合理因素,容易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扭曲和人生观的庸俗化,甚至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准下滑。此外,如果部分低收入者长期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教育、卫生等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就可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

看待收入差距问题,实际上涉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问题。只有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不断提高,社会整体财富才能持续稳定增加,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公平奠定物质基础;但如果忽视社会公平,收入差距超过合理的限度,就会挫伤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反过来影响发展的效率,甚至使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因此,在当前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