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不正,不坐”寓意+相关故事,事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8:53:00
很急!!!
我知道是论语!也知道意思!我要的是典故,故事,事例!!!

席不正不坐
【原文】
席(1)不正,不坐。(《论语•乡党第十》)
【注释】
(1)席:指铺在地上的草席、蒲苇或竹篾等。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语译】
坐席没有摆正,就不坐。
【研析】
也许有人会觉得“席不正,不坐”未免太过于吹毛求疵。其实不然,当人在自己渐渐偏离正道的一思一念没有意识到或把握住时,便会造成更大的偏差。扩大至一个人群或社会更是如此,当大多数的人扬弃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便造成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局面。人人为一己之私可以互相争斗、尔虞我诈,做一些损人不利己之事,葬送的是传统淳朴的民风。因此,别再轻忽自己一时放纵的言行,守住做人的根本:真诚、善良、坚忍,那便是对得起个人的生命意义。
【相关资料】
肖德言读《五经》
唐朝人肖德言立志于学,每次读《五经》,都先要洗漱更衣,然后正襟危坐而读。他妻子问他:“从早到晚都这样,不累吗?”肖德言说:“敬重先师的言语,怎么可以畏惧劳累呢(敬先师之言,岂惮于此乎)?”
唐朝蒲州人卫大经和魏州人夏侯干童是朋友,听说夏侯干童的母亲死了,准备徒步前去吊唁,乡人劝他说:“现在暑夏难耐,怎么可以步行千里,寄封信就可以了。”卫大经说:“尺书不能尽意。”遂行,到了魏州。干童因事外出,卫大经进门设席,行吊礼毕而去。
(出自《谭宾录》)

好像是论语里的吧,就是讲宴席如果不端正,就不去坐下参加,虚伪的表现而已,儒家净来这套。

那您自己杜撰吧,没有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