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06:02:31

屈原,名平字原。是我国史上难得的一位忠臣。《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一篇雄伟的政治抒情诗。在诗中我们可了解他的政治主张及爱国情怀,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了解他的政治主张就等于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屈原的政治主张最主要的是“美政”,而其中“圣君贤相”和民本思想是重要的两点。在屈原的诗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他赞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等,及一些忠臣,如周公、比干、伍胥等。“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在赞扬之余,屈原以对比手法列出一系列的非圣君,如桀、纣、羿等。借其说明楚国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是针对现实而发的。对国君,屈原要求他们“耿介”,即光明正大。我认为这是屈原的一厢情愿的想法。纵观历史,有哪一个皇帝真能做到这一点的。就连我们平日赞扬的“好皇帝”,康熙、乾隆、唐太宗李世民等在某些方面不能甚至是不可以光明正大的。更何况是屈原时期的楚怀王、顷襄王这些在历史上昏庸无能的国君呢?但不论怎样说,这在当时是进步的,相比那些奸臣屈原显示出了他的忠君爱国情操。这点我是赞同的。贤臣,屈原的定义是不以贵胄为对象。他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在当时这是前卫的想法,因为屈原时代楚国还有氏族遗风的存在。屈原能够当官也是由于他与楚王同宗。而屈原敢于向传统挑战,是出自他的一颗爱国之心——图楚强盛。这影响到后来各朝代的科举制度,推动了后世选贤用之的发展。

对于忠臣屈原常用忠贞、忠诚、忠信来形容。这与他的忠君思想的支配是密不可分的。也由于这样,他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深远影响了后世诸如陶渊明“出污泥而不染”等一批宁愿归隐也不害百姓的仁人志士。可以说古代贤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而且他的“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上一直延续下来,生生不息,滋润了历朝历代甚至民族解放中的中华儿女。

屈原另一个重要的政治主张是民本思想。在《离骚》中屈原写到:“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可见在屈原心目中国君尽管重要,但人民比国君更重要。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刚确立不久,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国君重要,不会关心人民。屈原的这一主张反映了他进步的政治见解,是一种不能立竿见影,成效却在千秋的措施。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天视自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