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是用的什么修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09:44:03
教学过程中遇到此问题,有的老师认为是比喻,有的老师则认为不是;还有的老师觉得有可能是通感,对小学生来说又太难了。我想问,比喻与非比喻的界限到底是什么?望高手赐教。
yushuzhe先生的回答,使鄙人受益匪浅;能不能就我提的具体句子加以分析呢?

比喻和通感的区别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喻想要说的某一件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它的表现形式是“本体+喻词+喻体”。暗喻和借喻不过是这一形式的变格使用。比喻重在“喻”,即通过喻体来表现本体,在形式上必然要涉及甲乙两种事物。所谓“相似点”也只能是甲乙两种事物的共同特征。如“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一句,“海洋”所以能表现“草原”,是因为它具有“一望无际”和“平展”这一特点,而这一特点必须是“草原”也具备的。再如“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飘动”一句,“白带子”之所以能表现“瀑布”,是因为他具有“白”而“宽”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必须是“瀑布”所具有的。
  通感又叫移觉或联觉,它是将一种感官感觉的事物通过另一感官表达出来的辞格。它只有本体而没有喻体和相似点。其表现形式为“本体:甲感觉→乙感觉”。如“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本体是“草坂”,它不可能具有“幽情”的特征。但“绿茸茸的草坂”不仅仅是“幽情”,二者给人的感觉很强烈,一经沟通,“充满幽情的乐曲”悦耳动听之声,使“绿茸茸”的感觉也触手可及。又如“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一句,本体“热带的天气”不可能具有“响”的特征,但“热带的天气”不仅“亮”而且“响”,温度觉与听觉一经沟通,其“毒”倍增,“叫人害怕”。
  以上可以看出,比喻和通感各有不同的特点。比喻的基本点是“相似性”,通感的基本点是“相通性”。比喻离不开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三者是统一的,而通感却不具备这些特点。
  在通常的情况下,比喻和通感常综合运用,阅读时要加以区别。如“回顾只是茫茫的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就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弱的白光,也早融入了那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得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烘烘的火响”,这一句中“热空气在作烘烘的火响”是哦比喻和通感的综合运用。作为比喻,他的本体是“热空气”,喻体是“火”,相似点是“热”。但同时,“热空气”还在“响”,这就是运用了通感,它把人的听觉、温度觉调动起来,全句给人以动的感觉。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也是比喻和通感的综合运用。作为比喻,它的本体是“清香”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是用的什么修辞? 一朵荷花 363 一朵荷花水中开,有情美女走过来,有心下水把花采,又怕水深上不来,桃花开在二月里,我的情人就是你, 1.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回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觉得我努力学习,别人就会不开心,仿佛害怕自己学好一样 我左耳朵耳膜穿孔了,想问下能自己愈合吗?现在就是听东西的时候能听见,就觉得像棉花一样塞着,隔着个东西. 我很苦恼,仿佛不是自己~~ 怎么去接受一份感情,我觉得自己仿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喜欢 用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造一段话 我忽然觉得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