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缆全国菊花会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23:25:58

菊花会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做为评分标准。

上海开埠以前,豫园早有举办菊花会的习俗。及至一批近代城市公园建成之后,各公园都适时地举办各种当令花卉的小型展览,全市性的大型菊展则始于民国18年(1929年)。

清代中叶,一些宅邸园林的园主在本园花卉盛开的时候,为表示“与民同乐”,把花园向社会作有限度的开放,当时享有盛誉的是在上海县城的也是园中观荷,到法华镇的 溪园赏牡丹,但能够入园参观的人数有限。称得上群众性的园林展览的是城隍庙园(今豫园)花会,晚清思想家王韬著的《瀛壖杂记》就有城隍庙园每年举办兰花会和菊花会的记载。1927年上海建市后开始举办全市性菊展,城隍庙园菊花会停办。

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营业性私园,为了吸引游客,各园都举办一些小型的花卉展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徐园(双清别墅)的花会、菊会,有些年份还举办梅花会、牡丹会。徐园花会的展品起初以本园为主,逐渐发展到以向社会征集为主。徐园展览场地小,园主以七天为一“集”,把不同花期的菊花分四集展出、评比,并结合举办菊花诗会、菊花画会、菊花曲会、赏菊宴会。徐园的这些活动,投合了当时社会中上层人士的所好,因而直至民国初年仍持久不衰。

租界内花卉展览始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英国驻沪总领事麦华陀领衔,以公共租界董事的名义,在主要中英文报刊上刊登了征集花卉展品的广告。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五日(1875年5月29日),租界莳花展览会在英国领事馆(今南苏州路外滩)花园举行,历时两天。展品都是各种当令的“洋花”,参观的外国侨民共约700人,门票每人银洋一元。光绪十七年改由公共租界妇女委员会组织花展,每年春秋两季各举行一次。光绪三十一年,上海莳花会成为租界园艺爱好者的民间组织,实行会员制,会员须交纳可观的会费,每年召开年会一次,五月和十一月各举办花展一次。会章规定任何国籍的人都可入会,但在民国4年(1915年)的220名会员中,绝大多数仍然是外国人。莳花会初期规定只有会员送展的花卉才能参加评奖,非会员展品一律只展不评,以后改为会员免费参展,非会员交费参展,所有展品一律参加评比。

外滩公园(今黄浦公园)附属的花圃(预备花园)在同治十年投产以后,公园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