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0:57:36
从基础到难点

《记承天寺夜游》

  一、 文学常识
  1、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浣溪沙》。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 寝: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月色入户 户:窗户
  7、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
  8、解衣欲睡 解:脱、 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四、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五、课文内容理解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