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是物质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3:36:00

单独从字面来看,“元”有根源、内在原因、起源、主导的、首脑的含义。“间”有领域、“维”的意思。在辩证本体论里,“元间”就是差别和差别的形式,而且,是可以涵盖诸如时间、空间、结构、形态、状态、方式、模式等等具体差别形式的一般差别形式。
“元间”这个词最早是我的朋友陈世忠先生1983年在内蒙古集宁市召开的一个关于生物全息律的学术讨论会上首先提出的,当时他试图用这个词来涵盖诸如结构、形态、状态、方式、模式等概念,并和时间、空间、物质、精神概念相并列,构成了一个五维世界模型,当时,他只有十九岁。
受陈先生启发,我开始研究关系、结构、形态、状态、方式、模式、时间、空间甚至精神、思想、规律等的共性,发现所有这些都不过是具体的差别,都可以最终被分解为物质的不同时空分布形式,分解为物质的具体的差别形式,所以可以抽象为一般的差别。
为什么不在“形式”、“结构”、“关系”、“差别”等等这些现有的词汇中选一个来做为和物质对立统一的对偶词,一定要标新立异,生造“元间”这个涉嫌“晦涩”的新词呢?
首先,这些词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含义和用法,容易引起误解。比如,“结构主义”、“关系实在论”、“形式逻辑”等等。事实上,在辩正本体论之前,还没有一种哲学试图用一个和物质对立统一的概念来构建本体论,这样一个现成的词并不存在。
其次,尽管这些词在某种条件下十分接近“元间”的含义,但是,都不具备足以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统一的资格,也就是说,因为这些词的含义都不是单纯和基本的,都不能在全尺度上符合元间的本义。比如,“结构”是指要素之间的特定的“关系”,而“关系”又是要素之间差别的形式,先有差别才有差别的形式。总之,“关系”、“结构”、“形式”、“时间”、“空间”、“规律”、“精神”等等概念的共同和基本的因素是“差别”,是要素之间的差别及其形式。任何复杂的关系、思想、软件、艺术作品都是由最简单的差别逐步积累起来的,都可以最终还原为差别。因此,那些概念都只不过是差别的具体形式而已。
第三,既然一切都是差别的形式,为什么不直接用“差别”和“物质”对偶,而是舍近求远,生造一个新词呢?其原因在于,“差别”这个词过于单纯,只能反映纯粹差别而不能表达由于差别的积累所产生的不同层次的差别形式。比如,用“差别”来表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