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论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9:03:09
试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及中国改革开放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联系相关参考书,专著,教材
总结出能长篇大论的答案
谢谢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针对自1955年底以来经济建设中各部门纷纷要求提前完成原定计划指标,甚至提出“提前实现工业化”的冒进情绪和行为,中共八大确定,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这是我党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中取得的重要经验。这个方针保证了1957年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是,这个正确方针没有能够坚持下去,1958年的“大跃进”是更为严重的冒进,给我国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失。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1)实现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工业化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时,便把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过渡时期的主体提出来的,并通过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来实现。
(2)实现中国工业化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首先,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是实现中国工业化最重要的问题。他阐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辩证地分析了发展农业、轻工业和发展重工业的关系,已经有了农业是重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提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这就提出了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思想。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一大特色。
其次,要正确处理其他一些关系,包括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我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3)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意义: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以苏联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建国以后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工业化指出了正确方向;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建设重点,指出适合中国国

详细论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过程得到的启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的基本国情?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历史背景 马列主义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 论述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的总的经验和教训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次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并取得了哪些成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的历史性贡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