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1:33:42
由德布罗意关系式,物质粒子动量越大,其波长越小,即波动性越不易被察觉,所以当粒子动量大时,体现粒子性,反之,则体现波动性.那么为何又用统计规律来说波动性是大量粒子体现的,粒子性是单个或少量粒子体现的呢?这两种解释有何内在联系或有何区别?是否矛盾?

对于你所说的这个“矛盾”,让我们用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来看看其中的原因:没错,一个电子也是一束波,正因为它是波,才可能发生干涉,而且是跟自己干涉,但是我们最终凭借什么断定电子是否发生过干涉呢?是不是干涉图样?那么好,一个电子最终落在显示屏上就是一个点(因为它只能使一个点曝光),那么一个点怎么可能形成干涉图样呢?所以我们为了形成干涉图样,又要验证电子确实是个波,我们让电子一个一个的依次通过双缝和自身干涉,这样当我们依次放过去千千万万个电子以后,发现屏上确实组成了干涉图样。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电子本身就是有波动性取向的,它们每一个都按照干涉增强和减弱的规律落在了该落的地方,最终组成了干涉图样!

上面这个实验说明,单电子是可以表现出波动性的,但是仅凭一个电子,就算波动性表现出来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能凭借一个点认定它就是发生过干涉呢?)! 我们人类判断波动性是根据干涉或者衍射图样来判断的,所以要组成这样的图样必须需要大量的电子。所以,你问题中的说法并不矛盾,因为人类无法直接了解微观,必须通过宏观的证据去了解,这种统计规律就是人类所用的工具。

我觉得你的思维还停留在宏观阶段,波粒二象性不矛盾啊!因为粒子太小了,所以我们用波函数来统计描述它,如果你又更好的办法描述,那么就用你的理论描述啊!

不矛盾,前者是从微观角度出发的,而后者是从宏观角度出发。
你不能把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出发的两个事件相对比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