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草赋》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6:13:54

原文】有闲居之蔓草⑴,独幽隐而萝⑵生;对离披⑶之苦⑷节,反蕤葳⑸而有情。若夫⑹火山灭焰,汤泉沸泻;日悠扬⑺而少色,天阴霖⑻而四下。于时直木先摧⑼,曲蓬多陨;众芳摧而萎绝⑽,百卉飒⑾而徂⑿尽。未若兹草,凌霜自保;挺秀色于冰涂⒀,厉贞心于寒道。已矣哉,徒抚⒁心其何益?但⒂使万物之后凋,夫何独知于松柏!
【作者】萧子晖,字景光,齐梁时人,南齐宗室,后入梁。
【注释】⑴蔓草:蔓生的草。 ⑵萝:能爬蔓的植物。 ⑶离披:分散的样子。 ⑷苦:通“枯”,干枯。 ⑸蕤葳:即“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⑹若夫:复音虚词,相当于“至于那样……”“至于说到……” ⑺悠扬:太阳落山的样子。 ⑻阴霖:连绵雨。 ⑼摧:坠落。 ⑽萎绝:枯萎凋谢。 ⑾飒:衰弱、衰老。 ⑿徂:通“殂”,死亡。 ⒀涂,即:“途”,道路。 ⒁抚:同“拊”,拍,轻击。 ⒂但:空。
【赏析】
草木枯荣,自然使然。中国文人却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其中蕴含的美,于是“花自飘零水自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便成了一种物我相融的意趣美。诚如刘勰所言:“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情以物兴,故义必雅。”(《文心雕龙•诠赋》)萧景光之《冬草赋》亦如是。
⒈鲜明的冬草形象。
把冬草置于一个特殊的环境,在秋末冬初,阴雨连绵之时,众芳凋落,百卉衰弱之际,即使是高大挺拔的大树也已碧叶全无,这蔓草却仍茂盛地生长,乃至秀色独然。这一特殊的环境乃是由春之优美、夏之繁盛、秋之翠色延绵而来,许多花草树木经了辉煌而耐不了严寒,于是它们先后枯萎、相继凋谢,独这蔓草却于此显得滋蔓延生,生机本由禀性而来,那种独傲它物的秉赋自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但是在这个世上,没有人真正的理解并且认识它的性情,因为人们只知道、只赞美、只讴歌那些松柏。它是那么的无奈和凄凉,它如此厉贞又是为了什么?其间的世态与心理是何等值得玩索,作者借此要表现自己由齐入梁后的孤独与凄苦,还是人生世相的悲惨?那么,这草就成了一种人生遭际的喻体了。
⒉婉曲的表达方式。
冬草只不过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象征物,它是作者遭遇的一个特殊的显现体。这就如同老杜笔下的树木、陆游词中的梅花、知章诗中的柳树,这些物象都已深入人心,耳熟能详了。可是,景光的冬草却显得孤寂而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