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一个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有效的引导他去学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0:21:05
我是他的家庭老师

这个时期是个很叛逆的时期

开始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东西

作为父母
应当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
去引导他们
对于他们好奇的一些东西

当然不可避免的还有中国人最为羞涩的 性

作为父母

不可对其进行一位的躲闪,不予明确的指引
这样只有让孩子更好奇

致使其可能作出一些更过激的行为

作为老师

应当对问题学生定期进行一下谈心工作
把学生当成你的小友
季羡林老先生80多岁了
不还是拿他的学生当朋友么

学生没有好坏
只有老师你自己的偏见而已
对于其在心里和生理上的一些问题
合理的进行引导

学校也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对于一些诸如像“感动中国”的节目等的素材
应当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初中阶段尽量让学生有健康的对社会
对国家
对自己
的认识

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孝”
这样对其教育有很大帮助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
仅供参考

首先得到他的认可,也就必须先跟他成为哥们或朋友。。之后才能走进他的世界,从而找到出口。

你看过快乐星球吗,你看过你就知道了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
1、 已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
2、 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
由于处在身心剧变时期,各种需要日益增长,加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