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庙是怎么回事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17:47:15
问个问题:听说道教宫观有十方丛林和子孙庙的分别,这两个有什么差别吗??子孙庙,不会是求子孙的地方吧??道教还有管子孙的神吗,这个应该是观音的职责呀。
这个,你们两个一人说一半,我把最佳答案给谁好啊??实在不行我关闭了吧,真对不起。
不过多谢你们了,真没有想到两家竟然这么多相似之处呢。

子孙丛林,也叫子孙庙,相当于十方丛林。但子孙丛林规模较小,财产属一僧或一系僧人所有,住持系师徒相承。这些都与十方丛林显著不同。当然,子孙丛林也是禅宗兴起后才有的名称,在此之前,那些较小的寺院被称为“兰若”、“佛堂”等等。

印度的寺院,有一种叫“阿兰若”的,也是规模较小的寺院。“阿兰若”义为空闲处,也就是林外空闲的地方,或独自一人,或二、三人共造小屋以居住的清净修道之所。或不造房屋,只止息在大树之下,也可以叫作阿兰若处。“阿兰若”简称为“兰若”。自建的兰若,假如本人远游之后,就等于弃舍,任何比丘都可以迁入居住。中国汉地也有兰若,赞宁《大宋僧史略》分当地之寺为六种:一名窟,谓如伊阙石窟;二名院,禅僧所住,多用此名;三名林,如经中之逝多林;四名庙,如《善见论》之瞿昙庙;五兰若,谓无院相者;六普通,日本求法僧圆仁记载:“普通院长有粥饭,不论僧俗来集便宿。有饭即与,无饭不与,不妨僧俗赴宿,故曰普通院。”(《入唐求法巡礼记》卷二)圆仁在五台山常宿于普通院。《僧史略》也说:“今五台山有多所也。”唐武宗灭法时,下令“毁拆天下山房、兰若、普通、佛堂、义井、村邑、斋堂等未满二百间不入寺额者,其僧尼等尽皆还俗”(《入唐求法巡礼记》卷四)。所谓“不入寺额者”盖指未经朝廷敕准赐与寺名。会昌五年(845)“五月,祠部奏括天下寺四千六百,兰若四万,僧尼二十六万五百”(《资治通鉴》卷二四八)。兰若、普通院之外又有“佛堂”,它乃是乡所群众公共所立奉佛之所。开元十五年(727)唐玄宗曾下令拆除天下村坊佛堂过于狭小者,其佛像、僧尼就近移入寺。(见《佛祖统纪》卷四十)兰若、普通院、佛堂的制度如何,它在多大程度上与子孙丛林相似,现在已经难于详细考知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兰若、普通院、佛堂等与子孙庙都是指佛寺中规模较小者。

从宋代起,丛林就有甲乙徒弟院、十方住持院、敕差住持院三种之分。甲乙徒弟院是由自己所度的弟子轮流住持而传递者,略称为甲乙院。十方住持院系公请诸方名宿主持寺务,略称为十方院。敕差住持院是由朝廷给牒任命住持者,略称为给牒院。甲乙住持院是一种师资相承的世袭制,故又称为剃度丛林或子孙丛林。十方住持院由官吏监督选举,故称为十方丛林。后世即大体沿用这一制度,形成当今的十方丛林和子孙丛林之分立制度。

子孙丛林的规模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