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能否取代人的思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5:13:11
要有点建设性的哦
我们讨论一下:如果讲可能取代的话 能从哪里切入呢?
可不可以从对人的定义方面去探讨一下呢?
老师们帮帮忙嘛

部分取代人的思维

机器人的大脑
人之所以比万物生灵聪明,是因为有一个相当发达的人脑。人语言控制能力,识别行为及高级思维等等,都是通过大脑这一特殊器官而完成的。在这些过程中,大脑所起的作用是:将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变换、加工、比较、识别、分析、判断并做出决定、输出信号等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工作。通过大脑处理加工后的信息而作出的相应行为,称其为“智能性反馈”。
既然人类造出了“机器人”这一代替人的作用的机械,当然也应该给它装上一个脑子,使人造的非生命机器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机器人的“大脑”的“进化”就象生物从植物、低等动物进而发展为有脑的高等生物一样,也是经历了—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机器人的大脑实际上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个名词——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每—个行动都由控制系统来支配。
◆ 早期的“大脑”:
最初的控制系统是由一些程序电路组成,主要元件是插销板、凸轮,磁带及穿孔带和卡片等。这种控制方式从比喻上来说,其“头脑”的智商比较低,机器人自己不会“见机行事”。它主要用于点位式控制的机器人。点位式控制是指机器人的手臂移动是从一个点位移到另—个点位,它追求的结果是最终位置的准确性,并能在最终位置上保持,而并不重视两点之间的路径。一般说来,大致是按直线移动。采用这种程序控制的机器人动作必须预先编排并已存贮在电路内。对用于在生产线上料、下料或作简单搬运动作的机器人,仅此“大脑”已足够矣,因为对这些机器人只是要求它们做一些固定操作,能准确地在规定位置上抓取和放置物件就行。

◆ 聪明的“大脑”——计算机:
当机器人的动作比较复杂时,比如说用于喷漆、电镀、切割、装配(视频)等工作的机器人,它们的动作可不是两点式了,需要连续轨迹式的控制,即机器人的手臂运动设定点是无限的,为此,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就更高。相对点位式而言,连续轨迹式对存贮器的要求也高,因而,必须采用有“聪明大脑”之称的计算机了。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及其器件的发展,使得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得到普及,并在机器人控制技术中占了重要的地位,当前比较高级的机器人均采用计算机控制。例如,日本电器公司制造的超精密装配机器人.它的手能抓住两千克重的物品,并以不到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