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断层是如何形成的?形成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5:03:23

转换断层是岩石圈板块的守恒型边界。转换断层是在断层转换点转变为走向不同、力学性质也不同的“平移断层”。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时,板块体积恒定不变。

转换断层是20世纪60年代地质学的重大发现之一,它是在对大洋底部进行详细的调查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因此地质学界把转换断层、海底磁异常及深海钻探并列为海底扩张的三大证据。

转换断层在洋底均呈线性分布,长度数百至数千公里,它们不仅使两侧洋底有很大高差,且平移错断了洋底的重力和磁异常条带。大陆区内的转换断层,情况更为复杂。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由于洋底岩石圈背离洋中脊向两侧推移,转换断层另一端最终与边界或消亡边界相遇而中止。

转换断层的形成与沿洋中脊脊轴的扩张和新洋壳的形成相伴而生,即以脊轴为海底扩张轴,两侧洋壳分离,并以断裂为剪切错动面同步地相对运动。通常认为,这一过程的动力来源于地幔对流。地幔物质不断从洋中脊涌出,经冷却固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涌出的熔融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向外推移。转换断层的存在是海底扩张说的有力证据之一。断层两侧海底推移的方向就是海底扩张的方向。

转换断层的提出为证实板块构造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岩石圈板块在地球表面运动的轨迹就是转换断层,其运动特征符合欧勒定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转换断层具共同转动极,证明岩石圈板块运动具球面刚体转动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