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死前长叹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9:57:12

演义 既生瑜、何生亮。就是说:这世界上,既然生了我周瑜,为何还要生他诸葛亮。也就是说,诸葛亮本事比他大,他嫉妒诸葛亮。

正史中周瑜临死感叹的是“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遗表:“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既生瑜、何生亮。

速效救心丸~

是罗贯中说的.

周瑜不是被气死的

演义的生瑜生亮纯粹是罗贯中这SB为了抬高诸葛亮而贬低周瑜的,赤壁之战也是周瑜的功劳,和诸葛亮半点关系也没有,诸葛亮更加不可能借什么东风。

正史中周瑜临死感叹的是“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连去世前还在想着东吴的大业,非常忠心。

另外,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