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壮族的由来。你们能告诉我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0:59:14

壮族是中国岭南的土著民族。1958年发现的“柳江人”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万年左右。可见早在5 万年前,壮族先民就广泛分布在广西一带。他们与布依、傣、侗、水、毛南等族同源于古代越人中的瓯越、骆越,后被称为乌浒、俚、僚、土。宋代时称憧人、撞丁。

  1956年,在酝酿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时,当时壮族的“壮”字还是“僮”字。
  周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僮族’的‘僮’字有两音,一个是‘zhuang’,一个是‘tong’,容易读混;特别是它还含有‘仆人’的意思,如‘书童’,显得‘对少数民族不尊重’。这也反映了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
  现在,解放了,少数民族和汉族—样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对少数民族要一视同仁,改变错误的看法。因此,我建议将‘僮族’的‘僮’字改为‘壮’字,它的意思就大变了,不仅是健壮、茁壮的意思,还有充满活力的意思。我们就是希望壮族兄弟身体健壮,壮族自治区发展蓬勃向上,好像充满活力的青年人一样……”
  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周总理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停下来,然后笑吟吟地说:“我说的只是个意见,大家再考虑考虑,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看怎么改更好一些?”
  后来,大家都同意了周总理的提议,在1958年广西顺自治区成立后把这个字改过来了。由此,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少数民族的一往深情……

壮族:族名的来历

壮族是古代的越、蛮、俚、僚的后裔。
壮族族称最早出现于宋代。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岳飞率官兵在贺州(今广西贺县一带)与杨再兴义宁激战谈及“撞军”.淳祜元年(1241年),李曾伯上理宗赵的奏折提到宜州(今广西宜山一带)有“撞丁”。

《元史》卷五一说:“广西庆远府(今宜州)有异禽双飞,……其一飞去,其一留止者,为撞人射死。”元代虞集《广西都元帅章公平瑶记》也说:“桂林之所统,……若所谓曰生瑶、曰熟瑶、曰撞人、曰款人之目,皆强犷之标也。”《元史》也有“栖求(今贵州长顺)等处仲家蛮”

明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僮,旧越人。”,“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天下郡国利病书》说:“今邕州与思明府凭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