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学消费模式与校园文明构建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3:39:26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就自然应该着力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和谐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

  高校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高地、文化高地和人才高地。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弘扬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弘扬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高校是传承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握先进文化。弘扬优秀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学校形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播、道德责任、精神面貌,将和谐文化向社会广泛辐射。

  和谐校园建设指导思想

  建设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发展求和谐,以为师生求和谐,以风正求和谐,以民主法制求和谐,以提高治校能力求和谐,学会运用和谐社会思想去看待和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科学分析影响校园和谐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校园和谐。

  校园和谐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和谐,包括公正、民主、诚信、认同、和睦等几个方面。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倡导和弘扬“和谐”精神,要有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志,和悦自适的情操,不断促进人的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就是要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用和谐的氛围激发师生创造活力,把学校建设成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