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可以看他什么精神啊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07:41:41

在我看来这是诸葛亮最大的败笔,明显有他个人的功利心,有点历史知识的都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分天下养精续锐,而观其有变。刘备生前他是主张防守的,但刘备一死,他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以诸葛亮之才,他肯定知道长途拔舍去攻打国事正盛的曹魏的胜算有多大。

不折不挠,为人处事有恒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可见可惜生死由命,成败在天.最后还是未能完成他的志愿

一楼的放!不要为了标新立异就坑杀前辈。
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分天下养精续锐,而观其有变是没错,当时的蜀国人才济济,比起以前绝对可以说是国力雄厚,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托孤之重,刘备又以光复汉室为己任,曹操又被称为汉贼,如何能不伐。还是二楼的厚道。

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其最本质表现了诸葛亮不通变化,顽固不化的性格特点!国与国的竞争不在武力征服上,而在文化和实力的比拼上。一蜀国微弱的国力,就像吃掉比他强大数倍的魏国,即使武力征服了,又能统治多久呢?诸葛一生连一个小小的蜀国都不能治理好,何谈治理一个大一统的天下?审势度势,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连年不断的穷兵黩武。

“十六字”精神:
统一中华、不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点像现在的政绩工程。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整个一个驴粪蛋,外面溜光好看,里面就是一坨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