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雕技术?我很想知道!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2:31:44
什么是微雕技术?我很想知道!

微雕艺术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微雕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
  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篆刻边款艺术是微雕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明清以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这方寸之中,用铁笔题书作画,寄托情趣,自娱自乐。及至寿山石成为印章材料之后,寿山石的微雕艺术便开始出现。清初杨璇、周彬都曾在寿山石雕品的花纹僻处刻以小字,“西门薄意派”雕刻大师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丛、石缝中以极细的笔画刻上自己的姓名和制作年月,以后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边,以极细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诗词作为边款。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放大镜等先进科学仪器在微雕领域的运用,微雕艺术便成为一种别具一格的崭新艺术。作品中所刻的文字愈来愈小,内容也愈来愈多。20世纪80年代,陈忠森等一批有志于寿山雕创新的艺术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认识到寿山石质地脂润、柔而易攻,便在微雕上进行大胆尝试,获得了成功。他们微中求精,进一步发展了微雕艺术。陈忠森的微雕作品,“微”到需用高倍率的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比如他的微雕作品《兰亭序》,用的是一颗仅1立方厘米、比大豆大一些的田黄石,全文300多字,只用一个平面全部刻完,难怪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称赞他的微雕作品“细如蚊脚,游刃纵横,技进正未艾也”。
  微雕艺术“艺在微”,愈是细微,功夫愈精,价值也愈高。微雕也是十分讲究画面和章法的艺术,这就是“意在精”。微雕的雕刻师首先要有很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虽然微雕细微到无法用肉眼辩认,但在放大镜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书法精品。陈忠森除了微雕书法外,还创造了一个新品种—微雕画。他利用寿山石自身色彩斑斓、纹理万千的特点,配以山水、花鸟、人物,首创了熔金石书画于一炉,又有别于金石书画的新艺术。他的微雕作品“百只熊乐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