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与黄苓到底是一种药,还是写字错误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5:52:35
好像是两种又好像是一种,在一些方子中写的是黄芩,但是一些老方子中却是2种。

是两种药。黄芩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黄苓唇形科,多年生草本。生于干燥向阳山坡。春秋两季采集,药用其根,茎叶可加工成黄苓茶,亦称黄金茶,茶色金黄、泻火清瘟。可治瘟病发热,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泻痢、胎动不安等症,并有抗菌、解热、降压等作用。还可解烟酒之毒,清盛夏之署。

黄芩:善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惊风、吐血鼻衄、头痛鼻渊等症、如配知母、桑白皮、荷叶、银花、连翘、桔梗 、桔仁等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症。配生石膏、山栀子、大黄、生地等治疗鼻衄、血热斑疹等症,配苍耳子、知母、木笔花、桑白皮、赤芍等治疗鼻窦炎等。与夏枯草、双钩藤、菊花等配伍,可以治疗肝炎上炎引起的眼花、目赤肿痛、心烦头晕等症。

黄苓是的“苓”是错别字。“芩”字才是正确的。

黄苓是的“苓”是错别字。“芩”字才是正确的

是写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