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了 刘禹锡到底是洛阳人还是苏州人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1:14:13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其诗结有《刘宾客集》。
祖上是匈奴人,北魏时改称汉姓,居住洛阳。自称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唐贞元间进士。曾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监察御史等职。后因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迁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加俭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工于诗,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人称“刘白”,名篇佳句流传者不下百首.

他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晚年到洛阳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及医学家。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卒于会昌二年(842)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因担任过太子宾客,故称为刘宾客。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