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作用,或者说是修行得到的那种精神的觉悟?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表现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6:15:07

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心态平和,善始善终。

所谓的觉悟,其实是无所得。

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是因为无明遮盖,所以显现不出而已。修行就如拨云见日,当你把无明消除了,烦恼就不见了,白日普照朗朗乾坤。所以,所谓的某种“觉悟”,其实无来无去,更不是由外在得来。它本来就存在于自行之中。

至于表现,你只要看看佛经,想想释迦牟尼佛是如何表现,觉悟的人就应当是如何表现。

# 经师的智慧,是从优闲中得来的;事务不繁忙的人,方能成为明智的人。
# 那执犁,自夸善用刺棒赶牛耕作,终日劳碌,言谈不离牛犊的,怎能成为明智的人?
# 他专心于耕田的事,熬夜喂养母牛。
# 同样,工匠和工程师,度夜如日;雕刻匠镌刻图样,常设法改变花样,专心致志,力求酷肖,熬夜赶完自己的工作。
# 同样,铁匠坐在铁砧近旁,思量怎能把生铁打好;火星喷射在他身上,与灼热的炉火决斗,
# 锤声震动他的耳鼓,他的眼注视著器具模型;
# 他专心的完成工作,完成后,又熬夜加以修饰。
# 同样,陶工坐在自己作业的旁边,用脚转动机轮,心中常挂念自己的工作,他的工作全是有定数的;
# 他用自己的手臂,制成陶泥,用脚把泥踹软;
# 专心去完成涂抹釉彩,熬夜清除炉灶。这些人怎能获得智慧?
# 这些人,他们的希望全靠自己的一双手,各人对于自己的手艺,都很精通。
# 若是没有这等人,便不会建造城池;
# 人也没有房屋住,没有道路可行。但是,在民众的会议中,却没有人推荐他们,在集会中也不是上流人物。
# 他们决坐不上审判官的席位,他们不懂得进行审判的程序;不会讲解律例和正义,更不会发明格言。
# 他们坚持的,只在于制造世上的器具;他们祈求的,只在于技艺的工作。但是,那将自己的精神,专注于敬畏至高者,专注于认识生命的法律的人,就迥然不同。
# 明智人必考究历代古人的智慧,必专务先知的预言,
# 必保留名人的言论,必领悟比喻的妙理,
# 必考究箴言的真谛,必玩味喻言的微妙。
# 他出入伟人之中,出现于王侯之前;
# 周游异民的邦国,考察人间的善恶。
# 他清早起来,即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