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到渔家》在不在《唐诗300首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09:00

【全部注释】

  1.塞:边疆。?
  2.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边声:边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4.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
  5.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赏析】 词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题材大致不出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边塞词很少,敦煌词有《边塞苦》、《龙沙塞》,以及韦应物、戴叔伦《调笑令》等少数作品,但未成风气。范仲淹以亲身体验,描写边塞生活,一新世人耳目,才使边塞词在词坛占有一席之地。

  范仲淹生活的后期,边境多事。宝元元年(1038),西夏的元昊公然叛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经略陕西,担任西北边境的防御工作,一时号令严明,对西夏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量。以至于边民有"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俗谚。直至庆历三年(1043)被召还朝廷,范仲淹在西北边疆四阅寒暑。这首《渔家傲》就是作于边帅任上。时年约五十二岁。据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记载:"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可惜现在止存这一阕了。

  上阕勾勒边塞风光,用笔简练,而境界苍茫悲凉。

  "四面边声"三句是名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边塞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军旅气氛。

  下阕直接抒写思乡念亲之情。"燕然未勒归无计"与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类似,表现了杀敌报国、建立功勋的愿望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宋史·范仲淹传》说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而他在庆历三年(1043)召拜参知政事后,"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