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以及它的物态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1:03:00
谁知道干冰人工降雨的过程以及它的物态变化.>?

使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则是利用碘化银粉末洒到云层中后,由于碘化银颗粒中银与碘之间距离约为280皮米,接近冰中两个氧原子间的距离,因此,可起到与小冰晶类似的作用,作为凝聚核,供水蒸气向上凝结,创造了降水的条件。

由于碘化银价格昂贵,现在许多气象部门在进行人工降雨时已多不用碘化银,而采用干冰了。

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升华,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物态变化:从固态(干冰)升华成气态(二氧化碳),又从气态(水蒸气)凝华成固态(小冰晶),最后从固态(小冰晶)溶化成液态(雨滴)。

我们知道,温度越低,饱和水蒸气压也越低。如果降低空气中的温度,就能使空气中原来所含的未饱和水蒸气变成饱和。当地面水分蒸发到高空,由于高空温度比低空低得多,在地面附近还未达饱和的水蒸气,这时就可能达饱和或过饱和,空气中存在的尘埃成了水蒸气的凝聚中心,水蒸气就凝结成微小水滴,从而形成了云。如果云层中的温度低于0℃,则其中主要存在的是许许多多的小冰晶,也还有温度低于0℃的许多过冷的小水滴。用人为的方法促使云层降水(雨或雪)的措施,称为人工降水。

对于冷云(温度低于0℃的云层),可用飞机或高射炮等把干冰小粒或磨成很细粉末的碘化银洒到或射到云层中,促使云层降水。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水的原理,是利用干冰在云层中挥发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原来饱和的水蒸气变得大大过饱和,而过饱和状态是不稳定的,以致小冰晶增多、增大、空气浮力托不住时,就会向下降落。如果云底到地面温度高于0℃就下雨;要是温度低就下雪。使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则是利用碘化银粉末洒到云层中后,由于碘化银颗粒中银与碘之间距离约为280皮米,接近冰中两个氧原子间的距离,因此,可起到与小冰晶类似的作用,作为凝聚核,供水蒸气向上凝结,创造了降水的条件。由于碘化银价格昂贵,现在许多气象部门在进行人工降雨时已多不用碘化银,而采用干冰了。

对于暖云(云层温度在0℃以上),只要向云层播撒能提供水滴或吸湿性的凝结核的物质(如食盐、盐水等),便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而达到人工降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