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楚怀王的评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13:52:31

在司马迁的笔下,楚怀王是一个心胸狭窄、没有主见、忠奸不分、缺少谋略的人。但作者并没有过多的去评论他,而是让事实本身来说话,以便读者去品味,给读者留下一个再创造的空间。这就是作者作为文学家手法的高明之处。

在节选的课文中,楚怀王并没有说几句话,只有三“怒”和两“悔”。但他为什么“怒”和“悔”,“怒”和“悔”的结果是什么,作者却交代得很清楚。

先说三“怒”。

楚怀王的一“怒”。“怒”的原因是上官大夫在他面前告了屈原的状,说他让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总是爱自伐其功,炫耀自己,让人人都知道。按说这本来是件小事,纵然上官大夫所说是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说了,楚怀王也应该调查调查,看看上官大夫说的是不是真的呀。但他没有,他轻信了上官大夫,加上心胸狭窄,所以不能理解屈原。这一“怒”的结果是他将屈原疏远,阻塞了忠臣尽忠的路径。

楚怀王的二“怒”。“怒”的原因是张仪不讲信义。张仪来楚国破坏齐楚联盟,他假装离开秦国,且拿丰厚的礼物送给楚王作为信物,并答应事成之后秦国割给楚国“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又轻信了张仪的话,结果上了当,当他果真断绝了与齐国的外交关系,派使臣到秦国去接受土地时,得到的是张仪的另外一个说法:“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于是怀王在一“怒”之下,调兵与秦交战。结果呢,一战被秦杀八万人,大将被虏,二战招来魏国袭击,只得撤兵,最终陷入困境。

楚怀王的三“怒”。原因是受秦国欺骗被扣留要求割让土地。秦昭王借着与楚王通婚的机会,骗楚怀王前去会见。楚怀王想去,屈原看得明白,认为“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而怀王又轻信了他小儿子的话,不惜千金之躯,贸然前往,结果“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再也回不来了。当秦要求他割让土地时,他一“怒”之下,坚决回绝。这倒表现出了一点骨气,但自己摘的苦果自己吃,一切都无济于事。往赵国逃,赵国不敢收留,只得再回到秦国,“竟死于秦而归葬”,连小命也搭上了。

再说两“悔”。

楚怀王的一“悔”。“悔”的原因是放走了前来送死的张仪。本来秦说割汉中地与楚讲和,但楚怀王恨张仪,只愿得张仪,不愿得土地。而当张仪真的来到了楚国,他却又听信宠姬郑袖的话将其释放。等到出使齐国的屈原回来一劝说,他又“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