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肌酸激酶高与受了惊吓有关系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5:14:09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心血管内科诊断心肌梗塞。与受惊吓得关系,还不清楚。我复制了一些内容上来,你看看。
临床上经常见到肌酸激酶(CK)单独升高,经各种心脏检查又排除了心肌梗死的情况。此时,需要临床医师从多方面考虑,做出合理的处理,以免造成误诊误治而延误病情。

肌酸激酶升高原因多样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CK位于肌细胞内,血液中CK升高一般提示已有或正发生肌肉损伤。

CK增高可见于多种疾病:

1. 心肌梗死急性发病后2~4小时CK水平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高峰,2~4天可恢复正常,而且CK升高程度与心肌受损程度基本一致。因此CK可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诊断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时,其灵敏度高于其他酶标志物。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使闭塞血管恢复血流后,CK达峰时间提前,故动态检测CK变化有助于观察病情和评估预后。

2. 各种肌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挤压综合征等严重肌肉损伤)或手术后血清CK升高。

3. 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时CK水平亦可升高。

神经肌肉性疾病评估

CK检测在诊断、评估神经肌肉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

1. 在其他症状出现前就可早期确诊可疑肌病。

2. 有助于判断肌无力症状是源自肌肉组织本身还是神经功能异常。

3. 可鉴别各种肌病,例如可区分肌营养不良和先天性肌病。

4. 可用于检测神经肌肉性疾病“携带者”,尤其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携带者。具有基因缺陷的“携带者”本人不表现任何症状,但其后代则有可能成为患者。

5. 监测某些病情易于波动变化的疾病(主要是炎症性肌病)病程,或明确某些代谢性肌病的急性损伤阶段。

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慢性CK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