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被杀给人以什么启示?他究竟因为什么落到这种地步?为什么张良、萧何不是如此结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9:05:18

主要是韩信不会做人。(强迫刘邦封他为齐王,就注定了他的下场了)
首先韩信是个有大才,而又看不起别人(樊哙。。)
,又是个不知道知足的忠臣。因为他是忠臣所以没有造反,不知道知足就看的出下场。(如果他在大汉初定的时候把兵权放出来,当个富贵闲人,也许就是大汉朝的周公了)。
只是不知道韩信说“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想没想到为什么范蠡和文种有2个不相同的下场。。。
启示,应该要学会知足,拿的起放的下。

韩信是淮阴人,出身十分贫苦,“不得推择为史,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王者”。秦末农民起义暴发后,他毅然从军,参加了项梁率领的义军队伍,项梁战死后,他又转而跟随项羽。后因久久不得志,于汉元年(前206)初,又离楚归汉,但因没得到刘邦的重用而愤然出走。后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又极力向汉王推荐,终于使韩信被拜为汉军统帅。之后,韩信详细分析了楚汉双方各自的优劣,力劝刘邦还定三秦,出关东向,与楚霸王争夺天下。

在韩信的鼓动下,刘邦终于树立了战胜项羽的信心和决心,并对韩信十分信服,不仅充分信任,且放手使用,给予了韩信独立指挥一个方面军的全部权力。韩信自此如鱼得水,军事人才能得以充分显现和发挥,在整个楚汉战争的大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从汉元年(前206)至汉三年(203),先后出奇兵,渡陈仓,定三秦;打出函谷关,而且收服魏王、殷王、河南王等。接着又相继打垮魏军,汪捉魏豹,也使赵王歇20万人臣服,灭齐、楚20万楚军于潍水,占领齐国全境。在完成平齐之役后,韩信己经为刘邦夺取了大半个中国,这个功劳是汉王集团中任何人也无法比拟的。由于战功卓著且占地又广阔,韩信个人权利欲也逐渐膨胀,向汉王提出了‘假齐王’的封赏,也正由此,埋下了日后被除掉的祸根。汉五年(202)十月, 韩信在齐王封赏的鼓励下,迫使一代霸王项羽垓下自刎,为汉皇朝的建立立下了最后一功,其功业达到了人生的顶点。但是,相对刘邦而言,韩信的功用也由此己经完结,如不